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文化

和乐共融向未来

来源:运河公园管理处 发布日期:2024-12-02 11:03 访问量:

11月30日夜,海面如镜、月光如水。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闭幕式上,璀璨星光洒满全场。来自全国各族的人们济济一堂,注视着一簇圣火的熄灭。

九天来,这熊熊燃烧的火焰见证了一场缤纷盛会。人们从五湖四海相聚于此,留下欢笑,传播友谊。

运动会赛场之外,有一场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入口处,有一枚春秋早期的文物——虎鸟纹青铜阳燧,“取火于日,故名阳燧”。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最早的照日取火工具。

在中华文明时间长河的上游,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运用智慧与力量,为生存与生产赋予辽阔意义,并将其演化成体育、艺术、文字……写入我们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明之火不灭,辉光穿越千年。

源流相续、薪火相传,民族传统体育从历史中走来。

岩石,是时间的画布。人类最早的体育运动痕迹,早已被岩石记录。

在新疆阿勒泰,墩德布拉克岩画记录了人类滑雪追赶动物的画面,这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有关滑雪的最早记载;在西藏阿里,鲁日朗卡岩画上狩猎人手持弓与箭,或骑马狩猎、或徒步围猎;在云南沧源与金沙江沿线,人们狩猎、舞蹈的生活情形被红色的矿石颜料留在石壁上。

我国广袤的自然地理孕育多元的文化习俗,运动会的许多项目,就来自山河湖海。押加,青藏高原上的“大象拔河”;搏克,内蒙古草原的摔跤盛事;花炮,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寨中重戏;独竹漂,贵州赤水河畔的一苇渡江;荡秋千,东北、中南、西南的悠远习俗……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带着明丽色彩,承载着我国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态元素,汇聚于一场盛会。运动员们通过肢体活动,传承文化、展现自我。

通过这场运动会,就见证了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见证了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多元相亲,和乐共融,民族传统体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光彩夺目。

历史的根脉,在交融中被滋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因为运动会,许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再“独乐乐”。

“参与比成绩更重要。关键是我们各民族的同胞能够凑到一起,团结、交流、交融,才是最重要的。”该项目副裁判长马仲华说。

(转载自《新华网》)

相关稿件
最新信息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