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科研

错误跑步的受害者(足踝)

来源:体育科学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1-11-02 11:13 访问量:

踝关节,是足部与腿部的交界处,在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中都需要具备灵活性和稳定性,才能做出正确的运动姿势并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据统计,踝关节是紧跟膝关节之后第二大容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14%-21%,在足球和篮球运动中甚至高达25%40%

1.肌肉、肌腱类损伤

和踝关节关联度较高的是小腿前侧的胫前肌和小腿后侧的腓肠肌、比目鱼肌。胫前肌会使踝关节做出背屈(勾脚)和内翻(踝关节向外,脚掌向内)的动作,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使踝关节做出跖屈(脚背下压)的动作。

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连接靠肌腱实现。在踝关节后侧、脚后跟上方的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也是最重要的肌腱之一。在跑步或跳跃时,跟腱会随着踝关节的动作被反复拉扯,如果过度紧绷或拉扯的力量过大,跟腱就有可能受损、发炎甚至断裂,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跟腱炎。跟腱炎的症状包括脚后跟疼痛、肿胀且僵硬,若韧带断裂则会听见“啵”的一声,并感觉到剧痛。在跟腱炎的急性期需要使跟腱固定在缩短的状态,让它充分休息,慢慢恢复;在发炎状况减缓后,可以适当适当伸展并放松跟腱,让其恢复弹性和延展性。

平时训练注意提升小腿肌群的肌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当身体发生轻微的不平衡时,身体会调用和踝关节关联度较高的小腿前后侧肌群与内外翻肌群,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如果这些肌肉不给力,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踝关节就会面临受伤的风险。

2.韧带类损伤

踝关节周边有许多韧带来维持它的稳定性,包含限制内翻、内旋的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后距腓韧带;限制外翻、外旋的三角韧带;以及稳定远程腓骨与胫骨的韧带联合,这些韧带分别维持踝关节在不同方向的稳定性。当踝关节不正常或过度扭转时,就有可能造成上述韧带损伤,也就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按照韧带受损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因受伤的方向不同,又可以区分为外侧扭伤、内侧扭伤和高位扭伤。除了红、肿、热、痛的发炎现象之外,严重者会有踝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并且会影响步态。其中,外侧扭伤(踝关节过度内翻而使外侧韧带受损)是最常见的扭伤类型,因为外侧韧带的强韧性一般弱于内侧韧带。记住,急性期控制发炎,慢性期做好保护与复健,恢复后注意避免二次伤害。虽然扭伤算是一种急性伤害,但如果受伤后处理不当,或者愈合情况不好,就有可能演变成慢性的踝关节不稳定。

3.骨骼类损伤

踝关节是由距骨、胫骨与腓骨所构成,胫骨与腓骨远程突出的点就是内、外踝,正常的踝关节外踝会较内踝向后并向下。

如果踝关节受到外力而扭伤,则很可能伴随踝关节骨折或脱位。常见症状除了包括踝关节有痛感、肿胀、发青或发紫等,还包括踝关节畸形,内、外踝有明显压痛,有骨擦音(骨折处有摩擦感)等。骨骼类损伤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视损伤程度不同,短则34个月,长则89个月才能继续运动。在康复期也不能偷懒,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复健,这样才能确保伤病康复后踝关节的功能没有退化。

摘自公众号:毕博士运动康复

相关稿件
最新信息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