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文化

愿竹马一直舞下去

来源: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0-06-23 13:29 访问量:

近日,新华社的一篇文章《又见竹马舞起来》引起我的好奇。“众将官,上马!”鼓声响起,8名头戴绣冠、背插战旗、手持兵器、面涂脸谱的民间艺人“骑”动竹篾编制的战马,一出《三请樊梨花》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烟店镇冯圈村拉开帷幕。

冯圈竹马是什么活动?还是山东聊城的非遗文化?作为年轻人,我第一次听说自己的家乡还有这项传统民间舞蹈。向长辈请教,他们说很多年前村里有红白喜事时经常能见到竹马表演。所谓竹马,就是利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数层厚纸,彩绘后涂上桐油,成为表演道具,表演时,人们将其跨在腰间,像骑马一样。演员大多装扮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据人物身份而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一般竹马表演由七匹马和一头黑驴组成,以打击乐器及笛号伴奏,演员一边互相舞动,一边唱戏曲,声情并茂,而且表演者边演边走,观众边追边看。除了《三请樊梨花》,常表演的传统剧目还有《杨家将》《穆桂英》《大刀王怀女》等。

据了解,2011年入围聊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类名录的冯圈竹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口传身授的方法传承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主要演员相继过世、场地难找、徒弟难招等原因,冯圈竹马也曾处于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境地。

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方位积极开展冯圈竹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展示,将传承保护工作融入各类展演活动以及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中。其实,要想使这一优秀民间舞蹈重焕光彩,还需要对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表演内容和形式、创新传播途径、创新传承方式等。比如,把表演上传到网络平台,借助新的传播平台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改编成儿童游戏,扩大受众群体;与其他地区的竹马竞技,增加趣味性和竞技性等。希望这项起源于中国的竹马运动能够扎根于中国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汇集广大中国人民的创造力,结合各种优质资源,不断得到改革创新,不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价值观念,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转自6月16日《中国体育报》06版)

相关稿件
最新信息
热点阅读